脂肪性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中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有无长期过量饮酒的病因,一般将脂肪肝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存在相关性?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肝-肠轴、肠道微生物成分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异常调节直接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并直接影响肠道胆汁酸的异常分泌。”
肠-肝轴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最大的特点是“双向性”:一方面在肠道结构或功能受损时,细菌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使肝脏直接暴露于肠源性内毒素中,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另一方面经过门脉系统不能被肝脏细胞所代谢的物质及细胞炎症因子随着胆道系统流入肠腔,诱导肠黏膜及其他器官的损伤。因此肠-肝轴功能失调可加重菌群失调导致的肝脏损害。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甘油三酯的合成、积累及脂肪酸的代谢,使游离胆固醇和其他脂质代谢物的“有毒”水平增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重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最终导致肝脏炎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加,将肝脏暴露于有害细菌产物中,加重肝脏炎症发展;肠道微生态失调可加重内毒素血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并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加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能增加内源性乙醇合成,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加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益生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方面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帮助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和改善胃肠道屏障功能;另一方面可稳定免疫系统,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